基督徒魏世杰的《禁地青春》


        简介:魏世杰从事国防科研26年,亲身参与我国“两弹一星”的科研攻关工作,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或国防科委奖励。《禁地青春》的故事发生在中国第一个核武 器研制基地——青海221厂,通过叙述近百个人物的生活、爱情和人生际遇,生动展现了核武研制那一段艰苦卓绝、惊心动魄而又鲜为人知的历史画卷。魏世杰曾 在221厂工作和生活了10年,作品内容是其亲身经历,其中的背景、人物、故事细节均还原于历史。
  魏世杰祖籍莱西,1941年10月生于即墨县城。祖父魏振芝系莱西河头店的一个贫苦农民,靠为别人打长工和放猪维持生计。当时连年灾荒,家人常食不果 腹。父亲魏深源从小跟随祖父放猪,因不堪忍受困苦生活,从家中偷跑到即墨县城,在教会谋了个杂役差事,逐渐信奉了基督教。后半工半读,在萃英中学 学习。外祖父李延可在即墨长直务农,其时家境殷实,能供给子女读书。舅父李世达系齐鲁大学 毕业生,母亲李德香曾就读于教会学校——昆德中学 (后更名为鲁东女子中学)。1931年,萃英中学与鲁东女子中学合并为即墨私立信义初级中学,其父母由此相识,结合。此后,两人一起赴山东滕县华北神学院 进修神学。其父毕业后在即墨信义教会做长老一职,每个礼拜都去教堂宣经布道(这种情形持续到1955年“五反”运动前夕);其母毕业后做过教师,后因无人 照看孩子,辞职专事家务。由于在教会做事收入微薄,魏深源一度到天津投靠三弟(魏深源半工半读期间,曾将三弟魏勇(应为涌)源接到即墨读书。后来,天津教 会医院招募护士,魏勇源去了天津,毕业后在医院做了护士,不久转为医生),但没有找到合适工作,跟三弟学了些医术后重回即墨,开了“深源”诊所,借以养家 糊口。后因战事频繁,经营惨淡,诊所又在青即战役中毁于战火 ,全家避难至青岛。在青岛,一家人靠典当衣物,摆摊贩买糖、菜勉强维持。解放后,魏深源回到即墨重开诊所,直到1952年受聘即墨二中 做了一名校医,以其工资供养魏世杰读完大学。
  由于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,魏世杰受基督教影响颇深。据其本人回忆,小时候常跟母亲到教堂唱诵 圣经;由于经济拮据,全家一度住在教堂里;吃不饱时,也常跑到教堂前等待施舍的队伍里,讨碗粥喝。1946年至1949年间,魏世杰就读于信义附小,启蒙 老师汤(应为唐)老师也是位基督教徒。由于相邻而居,每天上学放学途中,汤老师都会亲切地牵着魏世杰的手,让他感受到了宗教的友好和温馨。尽管后来魏世杰 成了一名共产党员,但他从不回避这段人生经历,他说,他曾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,亲身经历了生活的艰辛,对政治和社会动荡心生厌烦,是基督教在他幼小心灵 里种下了善良、博爱和坚韧的种子。
  解放后,魏世杰在即墨阁里小学读书。1951年7月至1952年7月,因病休学一年,由于贪玩和生病的缘 故,学习成绩并不突出,以至于连中学也没有考上。为了照顾职工家属,即墨二中举办了一个二部制初中班(实际是两个班,因为教室不足,每个班上半天课),直 到二年级,学校教舍宽裕了,才步入正轨。其时,因其父是校医的缘故,老师们对他都格外好,这激发了他的学习热情,他的各门功课尤其是数理化,成绩都非常 好,平均都在85分以上。但受宗教和生活经历影响,参与政治的热情不高。1955年在学生肃反运动中,本人就检讨说自己不喜欢过问政治。在《高三毕业生在 校表现及政治情况介绍信》中,中共即墨一中党支部对魏世杰作了如下评价:
  魏世杰在我校初、高中六年之久,学习方面各门功课很好,特别爱好体 育、各种球类。在一般看来是个好学生,缺点是死读书,不问政治倾向严重,在(对)党的号召表示暗淡,各种运动积极性较差,也没什么进步要求。但是团结同学 还不坏,各种运动中没有什么错误言行。我们认为该生虽是青年学生,实际像老头一样,原因受其家庭影响较深,因此接受新事物迟缓。
  中学期间,借 着教职工家属的便利,魏世杰充分利用校图书馆,大量阅读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和苏联文学巨著。文学逐渐成了他的爱好,并从此终生不渝。这时期,魏世杰的写作 能力有了很大提升,他的作文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课堂上宣读,他还主办班级板报,撰稿组稿,这为他日后的文学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上个世纪五十年代,学校 业余活动丰富多彩,魏世杰参加了校外化学兴趣小组等,这也为他日后从事国防科研工作奠定了初步基础。1959年“反右倾”政治运动 波及即墨一中,看到不少和自己亲近的老师被戴上右派的帽子,被批斗,魏世杰又一次感到了政治的无情,对政治更加疏远。(节选自 叫我美梅的《不是我多么坚强,只是不愿意说谎》)

 


圣经综合解读


灵修版圣经注释

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湖北通城两岁小孩回答基督教信仰问题(视频)

点我,加官微,防失联